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,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,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,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,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、传统动能焕新升级。
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注意到,酒产业作为中国传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,更是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,传统酒类产业特别是代表性的白酒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。
就此,全国两会期间,全国人大代表、舍得酒业酒体设计师陈柏蓉围绕传统酒企的数智化转型、白酒国际化等方面进行建言献策,她建议,构建数字化生产管理体系和质量把控追溯体系,运用物联网技术、自动化技术和AI技术,提升白酒行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。
酒业引入新质生产力
陈柏蓉认为,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,强调科技创新、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,为传统酒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路径。通过引入新质生产力,酒企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、数字化,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,同时加强产品溯源和品牌建设,提升消费者对白酒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,推动传统酒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对此,陈柏蓉建议,构建数字化生产管理体系和质量把控追溯体系。她提到,运用物联网技术和自动化技术,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、湿度、酸度、酒精度等关键数据,通过建立酿造过程数学模型,实现对发酵过程的智能监控和精准调控。
另外,基于窖池数据,运用AI技术构建窖池模型,预测不同窖池在不同季节、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出酒品质和产量,利用该模型指导生产决策,优化窖池使用和酿造工艺,提高优质酒产出率,并在行业推广,提升整个行业的生产过程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。
同时,陈柏蓉提到,要实现行业层面的协同与自律,制定统一行业标准,由行业协会组织龙头企业、科研机构等共同制定和完善白酒行业标准。在原料采购、生产工艺、质量检测、酒龄认定等方面制定详细、可操作的量化标准,明确各环节的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。按照《坛贮老酒(浓香型白酒)》标准执行,严格上传脱敏数据至区块链平台。
此外还要强化监管与政策支持,提升监管技术水平,建立监管大数据平台,整合企业生产、销售、质量检测等信息,实现对白酒产业的动态监管。
政策支持与引导,出台相关政策,鼓励白酒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。对采用新技术、新设备,建设数字化生产管理体系、溯源系统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、税收优惠等支持。
推动中国白酒“走出去”
白酒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民族特色产业,承载着千年酿造技艺与文化传承。记者注意到,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中国白酒企业都在探索出海道路。贵州茅台、五粮液、山西汾酒、洋河股份、贵州习酒、仰韶酒业等,都在2024年展开了海外调研交流活动。
国际化战略也是舍得酒业近几年的重点战略之一,可以看到,近年来,该企业高频亮相海外华人春节活动、携手中法豫园灯会、沱牌跨界牵手英超狼队等高密度的营销活动。去年9月份,还推出了国际新品“舍得酒·中西圣贤”,并于希腊雅典首发。
不过,当前,全球烈酒出口规模超400亿美元,中国白酒出口仅占2.4%。陈柏蓉认为,在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下,推动白酒国际化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,更是增强文化软实力、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举措。然而,白酒企业“走出去”仍面临国际标准缺失、文化认知壁垒、海外渠道薄弱等现实挑战,急需国家层面统筹规划与政策赋能。
对此,陈柏蓉提出了四条建议:首先,鼓励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申遗;其次,支持构建适应国际贸易的白酒标准体系;再次,加大政策支持,建立切实可行的对外合作机制;最后,多渠道助力中国白酒海外推广。
注:本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
上一篇:这已经是第一条了